再过两天就是父亲节了,恰好是我父亲往生的第十六个年头,同时也是父亲的八十岁生日。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,非常思念他老人家。几十年前的往事犹如电影一般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……
我生活在一个半工半农的家庭。父亲在矿务局工作,母亲在家务农。本人共有姐弟五人,上面一个姐姐,下面三个弟弟。从记事时开始,感觉家庭经济条件尚可。从上小学时起,自个手中没断过零花钱。父亲工作的地方离家一百多华里,大概一个月回家一趟。在我的记忆里,爸爸既是慈父又是严师。记得大概在我六、七岁时的一个夏天,忘了是何因惹怒了父亲,自个的屁股上留下了父亲的五个指印。或许是那次挨打长了记性,后来一直到长大成人再没挨过父亲的巴掌。
父亲最大的业余爱好是毛笔书法。虽然他只读过六年的书,却写得一手好字,学的是清代张裕钊的南宫“张体”。每年春节来临,父亲先是在单位帮工友、同事撰写春联,然后回家过年,再给左邻右舍书写对联,此时我们姐弟几个在旁边一饱眼福,并帮父亲打打下手。几天下来虽然忙的不亦乐乎,可父亲却乐此不疲。我受父亲的影响,从中学时期也爱上了毛笔字。所遗憾的,总是断断续续,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,没能持之以恒,长时熏习。母亲小时候因家庭条件不好,没上过学,但她勤劳善良,节俭持家。母亲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,一直供给妹妹(我大姨)至幼师毕业。父亲虽自个学历不深,却供着弟弟(我叔)大学毕业,我叔叔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们村仅有的三个大学毕业生之一。
父亲给我的另一个印象是孝敬老人。我奶奶逝世较早,我的曾祖母、爷爷一直和我们一起生活,四代同堂。父亲每次回家探亲,都要买些好吃的,路过县城我姥姥家时,给姥姥留下一些,其余的带回家中,先给曾祖母和爷爷拿去品尝。父亲孝敬老人的优秀品德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。
父亲给我的再一个印象是刚正不阿,为人坦诚,爱刨不平。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,有个邻居老实巴交,经常受人欺负,财产受损,父亲就帮着书写诉状,为其讨回公道,维护合法权益。另外,对世间的丑恶现象,容不下去,与其抗争,乃至受到迫害也要匡扶正义。
父亲现在虽然离开我们十几个年头,但是他身上的优秀品德仍在时时刻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,我要将其传承下来,弘扬下去,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!